强制执行法律规定是什么
强制执行规定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相关法律。以下是一些关键规定:
1. 执行法院 :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2. 执行程序 :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
3. 执行措施 :
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及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
被执行人财产在被法院查封时,需要有被执行人本人或其家属到场。
查封的财产可以指定被执行人进行保管,但因被执行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4. 执行过程中的权利保障 :
法院强制执行时必须给当事人留下基本的生活所需。
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人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返还特定的财物;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限制出入境等。
5. 行政强制执行 :
强制执行的种类分为间接强制执行和直接强制执行,如加处罚款或滞纳金、划拨存款、拍卖查封、扣押的财物等。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执行权的需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6. 新法变化 :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执行法》正式实施,对强制执行的程序、措施、责任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
以上是强制执行的一些基本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的具体实施可能会有所变化,请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准。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强制执行的最新法律规定有哪些变化?
欠款强制执行的具体期限是多久?
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程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