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雁过”的出处是哪里
“见新雁过”这句诗出自宋代柳永的词作《木兰花慢》。你知道柳永为什么总是在词中流露出那么多离愁别绪吗?其实,他可是古代的“打工诗人”,四处漂泊,靠写词维持生计。这句诗描绘的是他看到大雁南飞时的感慨,充满了思乡之情。你知道吗?大雁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所以柳永看到雁群,自然会想起家乡和亲人。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情感?比如,看到某个场景突然想家,或者想起某个人。其实,古人和现代人在情感上有很多共通之处。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如何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也可以思考自己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下次看到大雁,不妨想想柳永,也许你也会写出自己的“见新雁过”。
“见新雁过”出自宋代柳永的《木兰花慢(三之一·南吕调)》。
“见新雁过”全诗
《木兰花慢(三之一·南吕调)》
宋代 柳永
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
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
云衢。
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
空遣悲秋念远,寸肠万恨萦纡。
皇都。
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
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
归途。
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
赢得无言悄悄,凭阑尽日踟蹰。
作者简介(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